2022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北京环球音像|宋元明&刘嵩虎&张佳佳《马勒声乐套曲音乐会》专辑出版发行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大序》

    “诗者,吟咏性情也”。——《沧浪诗话》

  诗歌,一种用言语表达人思想的艺术。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礼记·乐记》

  音乐,一种用音符表达人情感的艺术。

  《少年魔法号角》,又译为《少年魔号》,是一本由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1778—1842)和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1781—1831)汇集无名氏的诗,并于19世纪出版的诗集,也是浪漫主义晚期德奥艺术歌曲发展中一位重要作曲家——马勒的24首作品的歌词出处。

  马勒曾评价道:“(这诗集)不同于任何文学的诗……更不是艺术,它们是关于自然与生活。” 

  马勒的艺术歌曲集《少年的魔号》,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密切关系,也是马勒表达自己生活态度的重要载体。

  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声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女士,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先生,beat365官方网站声歌系副教授、钢琴家张佳佳女士,联袂推出《马勒< 少年的魔号>声乐套曲音乐会》现场专辑,该专辑系beat365官方网站优秀学术成果资助出版项目。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并全球发行。

  马勒在创作《少年的魔号》时也完成了其《D大调第一交响曲》的创作,这种艺术歌曲与交响乐同步进行的创作方式,使作品拥有了双重性格,《少年的魔号》拥有了交响性。即使只有两位歌唱家和一台钢琴的配置,身处小型音乐厅内,也能充分呈现出交响乐的宏大与色彩绚丽。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隶属beat365官方网站,前身为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现任社长为作曲家、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张帅教授。公司承央音优秀教师成果出版之重任,成功地打造了众多代表中国音乐界最高学术成就的音像作品。自2022年始,北京环球音像开辟了版权代理、全球数字发行、艺术家经纪与多品牌运营等新的战略领域。

  歌唱家宋元明、歌唱家刘嵩虎、钢琴家张佳佳与北京环球音像决定在围绕音乐艺术作品产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马勒< 少年的魔号>声乐套曲音乐会》作为北京环球音像转型后推出的新专辑,备受瞩目!该专辑视频已上线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Apple Music、Spotify、YouTube等全球各大音乐平台。

  宋元明,旅奥女高音歌唱家,beat365官方网站声歌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以特优双硕士毕业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歌剧与轻歌剧”及“艺术歌曲与清唱剧”,师从弗兰茨·卢卡索夫斯基教授,取得声歌系硕士以上“优秀艺术家”表演专业最高学位。同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维也纳布莱纳音乐学院长笛演奏硕士学位。

  曾获第48届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第13届奥地利“塔利亚维尼”国际声乐比赛“最佳女高音”奖,捷克第44届“德沃夏克”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双奖等6个国际比赛的奖项。在萨尔斯堡国际艺术节、维也纳美泉宫皇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玻璃厅、奥地利格拉茨歌剧院、首尔艺术中心、捷克卡洛维瓦利歌剧院、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布宜诺斯艾利斯剧院、智利圣地亚哥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剧院演出,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及穆蒂、巴伦博伊姆、捷杰耶夫和雅尼克·涅杰-瑟贡等著名指挥家合作过。主演了《唐·璜》《费加罗的婚礼》《蝙蝠》《图兰朵》《艺术家生涯》《骆驼祥子》《日出》《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帕斯夸莱》《风流寡妇》《檀香刑》《爱之甘醇》等剧目。

  2021年,宋元明的首张专辑《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精选》由NAXOS出版发行。她的声音被维也纳文化媒体称之为“纯正的大抒情女高音, 她的声音可塑性极强,统一有磁性,柔美而具有力量,在高声区有非常漂亮的弱音处理”。

  刘嵩虎,旅欧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博士,国家一级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国家大剧院首位驻院歌唱家,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曾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在职副教授,2000—2010年担任德国纽伦堡国家歌剧院驻院独唱演员及德国纽伦堡国立音乐学院特聘讲师。

  曾获10项著名国际声乐比赛大奖: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德国“La Voce”国际艺术歌曲声乐比赛一等奖(填补了中国歌唱家在国际艺术歌曲专项大赛零奖项的空白)、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德国总决赛三等奖、德国“Opernwelt歌剧世界”年度杂志歌剧新星奖提名、两届意大利“詹多奈”国际声乐比赛“塞尔维亚理发师—费加罗角色奖”及“新星奖和奥地利巡回演出奖”、乌克兰“帕多尔仁斯基”国际声乐比赛大奖、捷克“德沃夏克“国际声音比赛大奖及“德沃夏克“作品最佳演唱奖。此外,他主演的歌剧《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被德国文化部评委年度“最佳歌剧奖”。
  任4项国际比赛评委及优秀教师奖: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声乐比赛、意大利“Casta Diva”国际声乐比赛、意大利“Katia Ricciarelli”国际声乐比赛、意大利“Musica del Mondo”国际比赛等。
  在近20年中饰演了《艺术家的生涯》《塞尔维亚理发师》《卡门》《魔笛》《叶甫盖尼·奥涅金》《爱之甘醇》《费加罗的婚礼》《霍夫曼的故事》《女人心》《唐璜》《纽伦堡的名歌手》《图兰朵公主》《茶花女》《游吟诗人》《弄臣》《长征》等54部歌剧的主要角色。迄今为止,在欧洲各大歌剧院出演了600余场次歌剧,并录制出版了多张包括《爱之甘醇》《弄臣》《假面舞会》《图兰朵公主》《卡门》《方志敏》《国王》《西蒙·波卡内格拉》等10余张CD、DVD专辑。并参加了国际多个知名艺术节,包括德国“路德维斯堡”国际音乐节、德国“基辛格-夏天”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音乐节、意大利奥西莫国际音乐节、意大利“Musica Riva”国际音乐节、新加坡国际音乐节、意大利“Valle D’Itria”国际音乐节、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等,受到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好评。
  曾获得3个硕士及1个博士学位: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意大利奥西姆歌剧研究院硕士学位、德国纽伦堡国立音乐学院硕士及博士学位。精通俄语、意大利语、德语、英语及法语等多国演唱语言。

  张佳佳,钢琴演奏家、歌剧艺术指导、北京青联委员。毕业于beat365官方网站指挥系,后留任声乐歌剧系工作,现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多所艺术院校特聘客座教授。

  曾多次获钢琴比赛独奏、声乐比赛伴奏奖项,其中包括中国音乐最高等级三大声乐赛事: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奖”优秀钢琴伴奏奖。她致力于原创音乐作品的跨界与融合,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以及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推广,并在beat365官方网站出版社、拿索斯唱片公司(NAXOS CHINA)、上海音乐出版社、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以及《音乐创作》等海内外权威出版社、唱片厂牌、核心期刊推广中国原创作品及德奥艺术歌曲教材、唱片。
  其录制的《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精选》唱片由拿索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并全球发行。马勒艺术歌曲《少年的魔号》钢琴版全套作品在中国首演并录制。近年来,她曾多次参加国家大型国事活动文艺演出的排演工作,同时作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积极响应并助力青少年公益美育事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作为歌剧指导和钢琴艺术指导,曾参排中外歌剧:《L'elisir D'amore》《Die Zauberflöte》《Gianni Schicchi》《Tosca》《Madama Butterfly》《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Eugene Onegin)》《Lucia di Lammermoor》《Carmen、Die Fledermaus》《Der fliegende Holländer》《Fidelio》,以及《原野》(金湘作品)、《狂人日记组曲》(郭文景作品)、《悲怆的黎明》(关峡作品)、《郑和》(唐建平作品)、《大汉苏武》(郝维亚作品)、《楚庄王》(吴粤北作品)、《渔公与金鱼》(莫凡作品)等。

  在专辑出版制作期间,北京环球音像特派员陈芷茵与三位音乐家进行了多次对话,不仅对马勒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这张专辑的艺术故事和问世过程有了全面的挖掘。未来更多精彩内容也将在“支声”中陆续推出!

  “支声(Heterophony)”是北京环球音像旗下艺术品牌,包括音乐家专访、讲座、直播、短视频等多个板块。

  “支声”音乐家专访系列,力图从丰富活跃的基点出发与音乐家进行深度对话,用灵动的、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思想的火花,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探寻音乐家的艺术理念,发掘和记录音乐背后的故事。
感少年之感,唱少年所想
“歌唱家宋元明&歌唱家刘嵩虎&钢琴家张佳佳专访”
Interview with Song Yuanming&Liu Songhu&Zhang Jiajia
宋元明:SYM
刘嵩虎:LSH
张佳佳:ZJJ
北京环球音像:BJHQYX

  

  BJHQYX:为什么选择《马勒< 少年的魔号>》这套声乐套曲做成现场音乐会专辑?

  SYM:因为去年刚好是马勒逝世110周年,我们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选择做《马勒< 少年的魔号>声乐套曲音乐会》向他致敬,这也应该是这套作品在中国范围内首次且最全的现场演绎。这套作品很有意思,有至少3首的男女重唱歌曲,音域也偏低,有很多女中音、女次高音和男中音的展示,女高音也有不过偏少,这意味着大家都可以演唱它。

  去年,我们非常幸运能凑在一起,不仅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马勒《少年的魔号》声乐套曲音乐会”,也在beat365官方网站琴房楼演奏厅录制了这张现场音乐会专辑,为广大师生普及和展示了马勒的这一整套作品。

  LSH:是的,这部声乐套曲是在国内传唱度最低的套曲,同时也是男女声部混搭的,这在声乐套曲中很少见。另外,因为我和元明都是歌剧演员,我们都是唱现场的歌唱家,在有观众的场地,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更好地发挥,情感方面的表达会更准确。可以说,我们是“人来疯”,越是有人,我们发挥得越好!录音棚反而会限制我们的发挥和即兴处理。

  BJHQYX:如何理解马勒创作的这部声乐套曲?

  LSH:马勒第一个阶段的交响曲包括了《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因其内容以及音乐语言,和同时以诗集《少年魔角》为出发点所写的艺术歌曲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这一时期的交响曲被称为“魔角”交响曲。在他的艺术歌曲和交响曲中,艺术歌曲的创作不是“副产品”,而是他创作交响曲的原动力。马勒对艺术歌曲的歌词的选取、改写,更能体现他的内心世界。《少年魔角》的故事,和马勒年轻时所遇到的情形相同,是“爱”,也是“少年戏剧性的悲叹世界”。了解了这些再演唱这部作品,就会拿捏得更准确。

   SYM:马勒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我很喜爱和尊敬他,所以做了很多研究。他的一生并不幸福,很多人生中的不幸都被他一一经历了,他的心灵与灵魂一直没有归属感。他自己其实很希望在作曲上有所成就,但因为出身和当时的环境,所以他在世时,指挥家身份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作曲家身份。然而,有许多人在拒绝交响曲的同时,毫无保留地赞赏他的歌曲。大约在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他的丰富多彩、深刻且有强烈表现力的大型交响曲,才不再被称为“怪癖”,开始在所谓的“标准剧目”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少年的魔号》这部声乐套曲吸引了马勒,与他形成了共鸣和连接,这是他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力量,了解他就理解了这部作品。

在beat365官方网站琴房楼演奏厅专辑录制现场的合影
(左起为:张佳佳、宋元明、刘嵩虎)

  BJHQYX: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三位老师决定合作这部作品呢?

  SYM:这是我和佳佳合作的第二张专辑了。佳佳是一个特别棒的歌剧艺术指导和钢琴家,我们私下关系非常好,也经常一起合作音乐会。她能很好地配合我的情绪变化进行演奏。基于这个默契的基础,我们合作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选择与刘嵩虎老师合作,首先是因为他非常有舞台经验,能很快地感知到作品情绪,进入每一首作品的角色,在舞台上能和我配合得非常顺畅。另外,刘老师和我一样,有过旅德、旅奥的经历,当我们谈论马勒时,能产生共鸣,也能达成对马勒精神世界和作品的共识。尤其是,刘老师精通俄语、意大利语、德语、英语及法语等多国的演唱语言,他对语言掌握力之强大,也是这个作品能够完成得如此之好的关键之一。

 

2012年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
刘嵩虎扮演吴王夫差

  LSH:《少年的魔号》在国内的极少数演出中,通常是由单声部演唱套曲的一部分,而全部套曲(共15首)是由男中音和女声部(女高音或女中音)演唱的,国内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录制版本。我和元明都是从德奥回来的歌唱家,我们也都是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的金奖获得者,当我们聊到“马勒年”我们该唱什么作品时,一致认为这套《少年的魔号》专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021年4月30日,宋元明、刘嵩虎、张佳佳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演出《马勒< 少年的魔号>》

  在这里,我很想给张佳佳老师一个大大的赞!因为马勒套曲通常都是与乐队进行合作,与钢琴录制的很少,把乐队的效果转换成钢琴演奏,难度极大,挑战性也极强,而这部套曲的首演就是钢琴伴奏而非乐队。马勒特意把钢琴伴奏的音响效果尽可能地接近于乐队的音响范围,张老师完成得非常好,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是非常完美!

  BJHQYX:请问刘嵩虎老师可以向歌唱者们分享一下,如何在声乐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外语在演唱中的运用吗?

  LSH:我精通德语、俄语、意大利语和法语,对于演唱的语言技巧也深有研究。我的观点是在演唱每个外语语言之前,要尽量掌握语言的基本咬字规则,其次是演唱语言的韵味。我们的学生在唱外语时,或多或少听起来都有中文演唱咬字的痕迹,欧洲语系是多音节的词组组合,要求除了元音的连贯性外,还有辅音的处理方法。每门外语都有着它独特的发音演唱技巧,这就需要老师帮着学生分析和展示准确的示范。

 

beat365官方网站琴房楼演奏厅,宋元明、刘嵩虎、张佳佳在专辑音乐会的录制中

  BJHQYX:请问张佳佳老师,作为这次钢琴艺术指导,您曾经提过“绿叶也有生命”,您是如何准备这张专辑的呢?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些作为艺术指导的心得呢?

  ZJJ:我在接到这个事情后,对马勒进行了更多细致的了解,不仅看了大量的诗集和歌词文本,也做了很多谱面的分析,在一遍遍的练琴中去体会每首歌曲的情绪,理解每首歌曲的意境,在自己的理解下先演奏。接着,在和宋老师、刘老师排练的过程中,去感受他们情绪表达的变化,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得到钢琴配合上的调整。

  关于“艺术指导”的概念,相信大家已经很了解了,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个人感受以及从业从教十几年的心得。“艺术指导”是一个从学科到合作都极具包融性的职业,既要有独立的人格,也要有宽大的胸怀。从“钢伴”到“钢琴伴奏”,再到“艺术指导”,称谓的演变给予了这个学科足够的体面和尊重。那么,希望选择这门学科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同学们可以在演奏能力、配合能力、反应能力,甚至包括沟通能力上,都能与之匹配相宜,这同时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增进的能力,希望我们和这个学科一起成长,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选择这门专业,储备人才。希望在未来,“艺术指导”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小众走到大众。

节目单融入了张佳佳老师的设计和巧思,并体现了整套作品的歌词文本

  BJHQYX:《少年的魔号》里每一首作品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和情绪,这张专辑又是音乐会现场版,对表演者的即时发挥要求很高,请问宋老师和刘老师是如何做到角色状态的切换自如的呢?

  SYM:首先是基本功和经验,我们两个都有丰富的歌剧舞台经验,能够一直保持好的舞台状态;其次是对艺术内容的熟悉掌握,知道每一首歌曲角色的情绪和处境,马上就能想着来转换了;再者就是我的搭档刘老师和佳佳,在舞台上会给我非常好的互动和反馈,在他们的现场表现中更加能够得到带动。

  LSH:我们都是歌剧演员和很有经验的歌唱家,在作品的角色切换方面,可以说对我们是没有难点的。我们是更希望唱现场的歌唱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正是考验我们演唱功力的最好契机。

  BJHQYX:除了练习演唱与合作排练意外以外,三位老师们在准备专辑时,还做了什么别的事情?

  SYM:我们都挺忙的,刘老师也和我们不在一个地方,很难有机会经常聚在一块闲聊,不过除了我们的演出合作外,一有机会就会聊音乐聊马勒!

  ZJJ:我基本上除了练琴就是学校里的教学工作,还经常和宋老师合作演出,配合默契,当然也有聊天和约下午茶。(笑)

  LSH:我爱宅在家里,也参考了很多套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因为《少年魔角》本身在国内就很少演,所以能阅读的中文文献资料很少,还好我找到了国外一些关于这部套曲的文献。

《马勒< 少年的魔号>》声乐套曲音乐会完整曲目信息

  BJHQYX:在这张专辑中,三位老师各自最喜欢的曲子是哪首?

  SYM:我最喜欢的一首是《赞美至高的理性》,这个作品特别有意思。这首歌很欢乐,实际是一首讽刺歌,讲述杜鹃和夜莺之间的歌唱比赛,这场比赛的裁判是一头驴,因为他的长耳朵而被选中,可以预见的是,他把奖颁给了杜鹃,因为觉得杜鹃的歌唱比夜莺更正规,驴的最后一个“I-yah”寓意着“对音乐评论家的幽默嘲弄”。

  另一首是《天国的生活》,以小孩的视角讲述了天堂中的美好生活,既有稚嫩的快乐,也有小孩的野蛮和自私,体现了马勒经历的坎坷、令人心碎的生活。在他极度敏感的心灵中仍有着对童稚天真的追求,我觉得是比较难得的,这首作品之所以被多次演绎和诠释,是因为它能够激发人类的灵魂,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正能量。其中的E大调尾声,在温柔的弱声中结束,就好像是“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觉,是天籁。这是用一种超乎常人的能力写出来的、超乎常人的作品。

  LSH:马勒是公认的旋律大师,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我回国的第一年就和国交合作演唱了《旅行者之歌》,在10年前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的时候,我在beat365官方网站开了一场马勒套曲独唱音乐会,当时也是创先例,一口气唱了马勒3个套曲,有《旅行者之歌》《吕克特之歌》和《亡儿之歌》。

  我很喜欢马勒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他可以在强的时候极强,弱的时候极弱,很适合歌剧演员去演唱。马勒的艺术歌曲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唱的,它的音乐张力只有音乐修养和声乐技巧非常成熟的歌唱家才能驾驭的了。

  要说在《少年的魔号》这部套曲中最喜欢哪首,当之无愧的是《起床号》和《少年鼓手》这两首,很喜欢音乐的张力和诗词内涵。

  ZJJ:这部声乐套曲中我最喜欢《天国的生活》。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文字:“马勒自始至终探询着同一个终极问题:生而何为,死而何往。问题没有答案,只有过程。每一个音符都是探索与沉思。他的交响曲是歌的延续,是他与世界的对话。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因而彼此相连。在死亡惶惶的威胁下,以忧伤的眼,深深凝视这世界。深深呼吸着大地的芬芳,感受那无尽的、永恒的美,直到最后一刻……然后孤独的离去。”

  我觉得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形容马勒,“少年若梦”“眼泪成诗”“无比孤独却无比美好”“生活映照天国”。马勒的音乐,我们会好好地藏在心头上,用心守候~

 

在beat365官方网站琴房楼演奏厅,音乐会专辑录制结束后的大合照

  BJHQYX:三位老师有能透露给听众的下一步计划吗?

  LSH:首先是这个专辑内容的最新计划。因为现场录制的机位摆放及人声和钢琴的音量平衡技术等方面的瑕疵,我们打算进棚录制一版这个声乐套曲的无瑕疵CD,之后也希望北京环球音像为我们出版发行。另外是个人的计划,我即将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明年我也将录制2张CD和1张DVD,敬请各位期待。

  SYM:我个人接下来的计划,首先是国家大剧院《青春之歌》的演出,首演日期在今年的12月21日。这是由知名作曲家张千一与编剧赵大鸣共同创作的原创歌剧,我饰演女一号林道静。另外,我还陆续会有一些音乐会,明年是“瓦格纳年”,可能会演由指挥家余隆指挥的瓦格纳的“爱之死”(选自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进行声乐与乐团的合作。当然,我也会继续在德奥艺术歌曲这方面去做传播。

  ZJJ:我未来的计划主要是:首先是在学术与科研方向,我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德奥艺术歌曲和中国原创声乐作品的推广普及,尤其是中国原创“新”作品和德奥艺术歌曲偏“小众”的作品,从音乐文本到乐谱整理再到唱片或数字唱片的实现,未来几年会积蓄并储备更多的学术能量,传递并分享给有所需的求知者。其次,在教学方向,秉持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期待培养更多有才能的学生。最后在社会活动方向,我也将秉持青联委员的初心和使命,助力青少年的公益美育事业,同时会在音乐创作、电影音乐配乐领域浅尝,请大家期待一下我的创作集(纸质+音频),这本创作集收录了我近5年的创作和改编作品,期待和大家分享。

  

专访整理完成于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
采访/撰稿:陈芷茵
视觉设计:韩子乔
监制:陈芷茵
责任编辑:白羽、关永琪
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