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吹起人才发展“集结号” 奏响人才强校“最强音”——beat365官网举办新时代人才工作成果专场音乐会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过程中,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新时代人才方针的指引下,beat365官方网站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成中国特色、高精尖、国际化、多样化的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目标,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导向,引育并举,守正创新,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潜心耕耘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作为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的序幕,6月21日晚,由beat365官网人事处主办的“传·承——新时代人才工作成果专场音乐会”在歌剧音乐厅举行,党委书记赵旻,党委副书记、校长俞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春梅,党委常委、副校长柯扬出席音乐会。

  在薪火相传中照亮传承之路

  一段名为《序》的视频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四位不同时期的教学名师林耀基教授、王建华教授、曹晓青教授、温泉教授,展现了央音一代代师者们踏踏实实教学、勤勤恳恳育人的“央音精神”,“央音精神”是情怀、是信念,是融入每位央音人心中的忘我精神。自建校以来,beat365官方网站人才辈出,凝结了千百位老师的心血与汗水,在音乐会开篇,我们以短片形式向每一位传承“央音精神”的师者致敬!

  音乐会名为“传承”,就是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理念作为主题,连接整场音乐会。除了开场视频外,音乐会的中场再次以视频的方式烘托“传承”主题,追忆缅怀江定仙、马思聪、于润洋、吴祖强、周广仁、杨鸿年、黄飞立、易开基、喻宜萱、杨儒怀、林石城、赵屏国、吴景略、汪毓和等老前辈,他们是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的艺术家,他们是让理想信念形成巨大感召力的大先生,他们是把术的传授升华为道的指引的教育家,他们是将“央音精神”代代传承的引领人。他们坚守育人初心,发扬奉献精神,践行教育理念,为一代代央音人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随后大屏幕通过一系列照片的展示,更加鲜明直观地向观众们呈现了beat365官方网站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吴祖强先生和学生郝维亚、郝维亚教授和他的学生们;郑小瑛先生与学生俞峰、俞峰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林耀基先生与学生童卫东,童卫东教授与学生党华莉,党华莉老师与学生们;朱工一先生与学生吴迎、吴迎教授与学生鹿尧、鹿尧老师与学生们......这种传承是知识的传授、信念的坚守、精神的赓续,在场的观众和毕业生都被这段视频深深打动,感受到了作为央音人的骄傲与自豪,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在引才聚才中助力人才强校

  本场音乐会主要由近年来留校和引进的表演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归教师,以及获得国内外重大赛事奖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与获评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奖的教师代表登台展演,从一个侧面展示学校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卓著成果。

  音乐会在曲目的选择上兼顾了不同的音乐风格,突出多种器乐组合形式,以更加新颖、创新的方式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享受。

  由民乐系打击乐教师尹飞、管弦系打击乐教师白伟岐联袂带来的中、西打击乐二重奏《殊途同归》拉开了演奏的序幕,中西合璧的响亮对话点燃了舞台。两种打击乐自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演奏技法,但从音色、音量等方面来看,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处,形成了特殊的审美情趣。二者时而齐奏、时而竞技,以巧思般的互动设计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展现出中西打击乐特有的魅力。

  “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第二首江南丝竹《行街》正是表现如此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技法。民乐系二胡专业教授孙凰、扬琴专业副教授刘音璇、琵琶专业副教授江洋、竹笛专业教师范临风、打击乐专业教师尹飞五位青年演奏家以行云流水般的演奏技巧将传统音乐清新流畅、细腻柔美的一面呈现出来。

 

  

  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教授陈欣若创作的《探戈组曲》第4首《舞!舞!舞!》和探戈大师皮亚佐拉的《角鲨》先后上演,将中国青年作曲家创作的探戈作品和阿根廷“国宝级”作曲家的探戈作品置于前后,演奏过程中“无缝衔接”。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教师党华莉、钢琴系手风琴专业教师许可卿、钢琴系钢琴主科教师鹿尧、民乐系打击乐教师尹飞和吉他助演刘明泽、贝斯助演王超杰的默契配合,不同乐器的交融与碰撞,人与乐器的精湛合一,演奏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将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烘托到极致。

  由声歌系副教授张媛(女中音)、声歌系教师石琳(女中音),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教师党华莉,钢琴系钢琴主科教师黄若愚带来的《“轻歌曼舞”舞曲组合》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尤其两位女中音歌唱家高贵华丽、沉稳激昂的演唱,令人心醉神迷。

  许笑男和许可卿两位年轻的手风琴专业教师为大家带来了《自由探戈》《暴风雨》《赛马》三首手风琴二重奏,两位演奏家在默契合作中又表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乐器与服装的黑白搭配、极富感染力的表演激情、妙趣横生的表演方式将音乐会推向了又一个小高潮。

  管弦系圆号专业教师刘洋、小提琴专业教师王佳婧、钢琴助演韦子健的勃拉姆斯《圆号三重奏》第二乐章,呈现出非同寻常的音响和色彩,三人的完美配合将勃拉姆斯独特的个性思想和诗意的情感世界传递出来,让观众能在忧郁的气氛中聆听到一丝幽默,在抒情的旋律中感受到一份力量。

  在《传承》的视频短片后,声歌系教授张文巍、大提琴专业教授杨锰、钢琴系钢琴主科教师鹿尧带来的歌曲《与你相见若如初》以充沛的感情,娓娓道来,屏幕中闪过2023届毕业生在学校四年生活的一幅幅画面,又把毕业生带回了校园的美好时光中。钢琴系钢琴主科教师黄若愚和鹿尧演奏了四手联弹《糖果仙女舞曲》和双钢琴《马刀舞曲》,二人以诙谐的方式和语言,高超的专业技能向毕业生们献上祝福。本次音乐会当天正值学校2023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日,学校也把这台精心策划的高水平音乐会送给即将走出校门的又一批音乐人才,祝福他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接下来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副教授谢昊明、陈曦、教师党华莉、王佳婧,以及钢琴系教师鹿尧为大家带来了毛雷尔《四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五位演奏家以高超的技艺和典雅的风格为观众演绎了这首极具难度的经典之作。在歌唱般的旋律中,四位小提琴演奏家的音色优美却又个性鲜明,演奏如诗如画;在精彩的合奏段落,四人配合默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提琴的华丽技艺。

  音乐会以谭盾作曲、刘乐改编的《卧虎藏龙》作为大轴曲目,由民乐系二胡专业教授孙凰、古筝专业教师程皓如、打击乐专业教师尹飞、管弦系大提琴专业教授杨锰、钢琴系钢琴主科专业教师鹿尧共同演绎了这首经典之作。柔美细腻的弦音,铿锵有力的鼓点将传统的侠义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所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共同合作之下,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充满东方意蕴的音乐画卷,“卧虎藏龙”四字也正是对于beat365官网人才队伍培养的最真实的写照。

  这些优秀的中青年演奏家代表,在此次音乐会的舞台上散发出充满激情、充满力量的光彩,向人们展现了beat365官网新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不同专业的演奏家们汇聚成了一股青春力量,代表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活力。

  在“人民文艺观”中创新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的两个亮点引人注目,也为观众们呈现了beat365官方网站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理念,即一方面要培养在世界舞台发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能够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新时代文艺人才。而这一理念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明确要求:“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

  学校在音乐会现场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获奖消息: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副教授刘家丰、教师张昕然、博士生董原良所组成的团队在2023年世界音源分离大赛(music demixing challenge)中荣获世界冠军,这是beat365官网自2019年成立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以来,首次在国际音乐人工智能大赛中摘得桂冠,标志着beat365官网音乐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刘家丰副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们讲解了音源分离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成果,赢得满堂喝彩。

 

  而另一个亮点则是beat365官方网站“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新时代文艺宣讲团代表的出现,丛榕、何凡、鲁颐诺、毛俊澔是中央音乐学新时代文艺宣讲师,他们分别派驻陕西延安和志丹、青海化隆、西藏日喀则等地区进行文艺宣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在发言的过程中,他们多次引用俞峰校长的话“人的价值在于被需要”,在践行文艺为人民的行动中将青春播撒在“教育扶贫”的路上。他们为观众们带来《一颗心儿向着您》《珠穆朗玛》《拥军花鼓》《不忘初心》四首红色曲目,在用情用心用力的演奏中,谱写了青春向党、不负韶华的光荣乐章。

  赓续百年荣光,再启奋斗新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人才工作成果专场音乐会所展现的,是beat365官方网站人才队伍近年来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缩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的践行,是对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贯彻,是对“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任务的落实!  

  本场音乐会是beat365官网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会议的正式启动。学校将以此次为契机,陆续推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系列改革措施,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