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艺术为人民的思想立场丨校党委书记赵旻讲授“开学第一课”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3月2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赵旻在教学楼701教室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生动、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让“开学季“注满了红色基因,让“第一课”汇聚了精神力量。讲座由人文学部、思政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何宽钊主持,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兴辰、叶冬梅,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许瑞,思政部全体教师、学工部相关教师、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到场聆听、学习。

 

  何宽钊主持

  赵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落实“四个服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内容。思政课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提高思想境界和觉悟、科学观察世界和认识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学好思政课既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随后,赵旻书记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以《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艺术为人民的思想立场》为主题,从四个方面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第一,深刻认识文化和文艺工作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文艺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文艺事业发展的当代价值和要求。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不断创新发展,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赵旻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论述,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为基础,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角色定位和重大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二是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通过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提升国家综合治理效能的全景观察力,为世界发展道路提供了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中国方案。三是从社会发展演进中明晰文化的立足点,文化和文艺的形式再不是风花雪月的生活点缀,而是沉浸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动力元素。

  第二,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赵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三是人民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四是为人民服务要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四项要求,鲜明地概括了文艺为人民的导向。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文艺工作反复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其间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在艺术为人民问题上的一脉相承和始终如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人民,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为文艺事业发展点亮了思想的明灯。央音人作为鲁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人民立场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人民立场的重要内涵,时刻坚守新时代文艺的人民立场,永远记得为谁写作、为谁表演、为谁歌唱。

  第三,秉持正确的艺术观,把创作作为文艺发展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战略任务。

  赵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这个战略任务必须明确以下四项内容:一是创作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文艺活动需要以内容为支撑,创作是形象的塑造,也是文艺活动的灵魂。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文艺创作要坚持守正创新,跟上时代的变化和人民需要,推出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二是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创作为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三是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牢记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潜心创作,推进文化繁荣,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奠定建设文化强国基础力量。四是坚持实践的观点,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近年来,正是因为把舞台搭在祖国的大地上,倾听和感受党和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律动,坚持用文艺作品讴歌和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beat365官网师生才得以创作出了《雪花》《大爱苍生》《我们》《礼赞新时代》《领航》主题音乐、《壮美延安》等优秀作品,才得以在“中国梦”“歌唱北京”“延安新时代新民歌”“抗疫主题歌曲”“冬奥会”“喜迎党的二十大《领航》主题音乐”创作中,交出了属于一代人历史担当的答卷。

  第四,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文化传播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些重要的论断,诠释了讲好中国故事本身就是政治美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深刻理解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揭示出传播能力和传播效能的分量。

  赵旻书记强调,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正面形象,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在对外开放交流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所呈现的价值内涵、核心功能、理论品格建立坚定的信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融合和竞争,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央音人要坚持“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观众感知中华文明的底蕴,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让中国文艺获得越来越多国外受众的关注与喜爱。

 

  春光恰好,正是少年逐梦时!

  讲座最后,赵旻书记殷切寄语央音学子,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推出文化文艺建设的品牌活动,以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推动新时代文化之兴!

  赵旻书记的“开学第一课”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逻辑性强,既高度凝练又结合很多丰富的事例,紧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针对性强,饱含着对央音学子的谆谆嘱托与殷切期望,不仅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课,也是一场生动的国情、校史学习课和就业规划指导课。听完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给自己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深入的思考。 

  音乐学系2022级本科生  孙楚熹

  聆听赵书记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文艺工作者也是奋斗在时代前沿的战士。我们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音乐艺术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永远不负一名文艺战士的激情和品性。

  声乐歌剧系2021级硕士生  吕逊

  赵书记的“开学第一课”切实贴近我们艺术生的思想政治现实,其中文艺工作的四项基本要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将文艺创作与人民的思想行动融为一体,为文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钢琴系2020级本科生  尹逸飞

  赵书记的“开学第一课”首先从思政课的意义入手,再到就业的问题,最后落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文艺工作历史地位的重要论述上,环环紧扣,既不脱离实际,又具有理论高度。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作为青年大学生身上背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我们一定会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去创作,这样才不愧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

  音乐教育学院2019级本科生  谭秋梦

  作为一名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虽不能像作曲家一样为人民谱写好的作品,也不能像表演艺术家们那样在舞台上“再创作”出好的作品,但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的艺术作品应当是我上过的每一堂音乐课,我将带领学生学习那些扎根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优秀作品。若干年后,如果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触景触情地回想到曾经在音乐课中学到的某首歌,并情不自禁的唱起来,如此,我想我的“艺术作品”便是创作成功了。

  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2022级博士生   许玥童晖

  作为音乐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研究者,赵书记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文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使命,即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让音乐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同时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我将永远秉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