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作曲系优秀研究生毕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于beat365官方网站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指挥系青年指挥家赖嘉静和崔媛媛执棒beat365官方网站交响乐团精彩演绎了8部管弦乐新作。
音乐会第一首作品是《细雨抚晴沙》(谢艾彤作曲),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杭州春望》中的诗词意境。诗中将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在乐曲中,作者通过点与线两种音响形态的不同结合方式,试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杭州春行图。
《数星星的夜》(丁木作曲)这部作品是作者有感于诗人尹东柱的诗而作。曾有乐评人这样评价丁木的音乐:“在极具戏剧张力的背后,能感受到音与音之间隐藏的巨大力量。而在音乐过后,总是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
交响乐《大野惊风》(郭海萌作曲)的创作根植于蒙古族音乐元素,将古老的喉音艺术——呼麦与管弦乐队相融合。这部作品是作者三次前往内蒙古地区采风的所思所感,是对一个民族和一块广袤地域的记忆哼唱。标题源于老舍先生的七言诗《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一》。
《龙舟祭》(安冬妮作曲)是作曲者对于湖北龙舟祭文化的描绘与感悟,将传统赛龙舟与祭祀屈原活动相结合,借用湖北民歌来设计音高,借用湖北音乐以及这种活动的特点来设计节奏。全曲分为两种性格来表述,分别为赛龙舟的乐观向上和祭祀的崇敬悲痛,根据两种性格设计的音高、节奏、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活动,通过对乐曲的发展、变化来融合两种性格,从而达到对比统一的目的。
《仓庚有鸣》(杨佳昕作曲)是由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诗句有感而发,全诗按照节气更替顺序,表现周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文化认为四季更替,自然循环,阴阳和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循环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这种对时空的认识,恰为中国古人关联性的宇宙观。
《棱镜中的山水》(石梦迪作曲)是一部为三管编制交响乐队而作的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园林艺术、建筑美学等姊妹艺术。作者从园林建筑构景方式与造景创作手法中获得的认识与感悟,并将其付诸于作品声音的想象构筑过程中。曲作者将棱镜原理作为本部作品另一个重要创作参照,其分光和使得光束发生色散的作用,在音乐中具有象征性意义——将磅礴的山水交织徘徊于自由与约束边缘的隐性“枷锁”。这种制约和讲究也体现在园林建筑布景中。因此,作者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感受仿佛是“戴着枷锁跳舞”,恰与园林建筑艺术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管弦乐《如水之形》(姚佳旭作曲)的创作源于作者对水的观察与思考——水,变化多端、循环往复、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它给人以平静、力量与通透之感。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与气态)。作品力求通过对水的形态变化的描写,表现出水所蕴含的生命力量与精神品格。
《Awake》(刘思齐作曲)是作者在2019-2020 的音乐日记,这一年作者尝试用音乐记录日常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瞬间,如夜晚的风、黎明的钟声、树的倒影、鸟鸣、蝉丛、波光以及朋友的婚礼,等等。该作品将这些意象组合成为一首诗歌,是作者对这一年中每一个感恩时刻的纪念,同时也表达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美”的力量、自然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平稳与安静,能给人许多的感悟和启迪,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灵也逐渐从沉睡中“醒来”。
研究生毕业作品音乐会原定在 2022 年 6 月举办,因疫情原因延至今年。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在开场前致辞表示,近年学校对音乐创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部部作品的成功推出亦得力于学校极其强大的表演专业,尤其是对于排演不易的学术性作品来说,一场场精彩的音乐会一定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的。
本场音乐会的8部作品,再次向人们展示了beat365官方网站创作及表演专业的实力风范。对个人往事的感怀与想象、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立新、对具体意象的审美与驾驭,皆悉数展现。
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