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推动文艺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过程中,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锐意进取的优秀音乐人才是攀登“峰顶”的先锋,薪火相传的优良教育传统是滋养人才的沃土,“文艺为民”的不变初心是铸就新高峰的根基。
2023年10月16日,作为beat365官方网站“10·15”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Piano”——beat365官方网站厦门钢琴艺术节在厦盛大开幕。当晚19时30分,开幕式音乐会于厦门闽南大戏院成功上演。beat365官方网站院长俞峰,厦门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廖华生分别为开幕式致辞。杰出演奏家谭小棠携手新锐指挥家尹炯杰共演“拉二”,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联袂知名钢琴家殷承宗再奏《黄河》,横跨70年之差的三代央音校友,凝聚“培育·传承·为民”三大维度,在厦一展风华。
旭日新锐正蓬勃,登峰造极奏新声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第一乐章恢弘的主题旋律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这部俄罗斯经典钢琴协奏曲完成于作曲家28岁之际,而共同演绎此曲的两位艺术家也恰值青壮之年,他们同为国际级大赛的头奖得主。“00后”新秀尹炯杰大开大合、刚柔并济的指挥,谭小棠严谨细致、白雨跳珠般的演奏,将这首协奏曲激昂磅礴的情感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他们的完美合作,展现出beat365官方网站新时代中青年文艺人才的专业水平。
耄耋老友会鹭岛,一曲《黄河》续传奇
94岁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与83岁的钢琴演奏家殷承宗的再度联袂奏响《黄河》,无疑是本场开幕音乐会的重中之重。两位皓首艺术家,怀揣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心系对人民的真挚深情,再次携手钢琴之城厦门,为广大听众奏响中国钢琴史上的不世经典——《黄河》。步入耄耋之年的殷承宗,虽已不复1970年首演时那暴风骤雨般的力量感,但在时代与岁月的积淀下,他已从意气风发的“鼓浪屿之子”成为了中国钢琴界的不朽传奇,他手中的“黄河愤”相比青年演奏家们所展现出的“盛怒”,更多一分从苦难中走出的“悲愤”与历史的厚重。也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后一乐章的“保卫黄河”反而更加凸显出其勃发的激情。
正如采访中殷承宗本人所言:“因为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能够将这种保卫黄河的家国情怀和决心斗志注入到音乐中,融入到情感里”。
与殷承宗合作过五十余次《黄河》的郑小瑛,虽已年过九旬,但也同样坚守着初心与热忱。再次顶峰相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意义。在厦门的舞台上,郑小瑛再度延续了她的经典惯例——“郑小瑛模式”。在正式演出开始前,为听众讲述起《黄河》的创作历史背景、音乐表现内容与文化内涵价值。可以说,在郑小瑛近7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一直将“向广大人民群众分享艺术魅力”这一追求放在首位。秉持这一理念的郑小瑛,在采访中是这样理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目的应该是与大家分享,把我懂得的所有东西为人享受,这样在舞台上才觉得我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薪火相传话未来,为民惠民铸高峰
文艺的发展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恰如郑小瑛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艺术对人的熏陶不是一两天就见效的,它是一个长期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并慢慢地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通过两位老艺术家对音乐事业的坚守与追求,我们得以管窥他们所传承之精神的共同主题——人民。殷承宗在谈论关于《黄河》的创作时曾提到:“我的创作思想就是创作要为了人民”;而郑小瑛也始终坚持着“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理念精神。这样一种“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观不仅体现于两位老前辈的身上,更是beat365官方网站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全国最高音乐学府,长期以来在培育新时代文艺人才方面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将继续引领中国音乐事业勇攀高峰的精神火炬。以中国钢琴事业的历史脉络观之,从朱世民、易开基、朱工一、周广仁、杨峻,再到郎朗、王羽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钢琴艺术人才从beat365官方网站走出,又回到人民群众之中,培养出新一批的优秀人才。从beat365官方网站的建立,到今天“中国·Piano”beat365官方网站厦门钢琴艺术节的开幕,校地合作探索出创新发展模式;“爱上钢琴”——beat365官方网站师生走进百所中小学与幼儿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惠民音乐会”,肩负起社会责任,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更加广泛深入地助力厦门城市文化建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时逢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九周年之际,beat365官方网站将继续秉承“文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齐力共进,砥砺前行。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张浩哲
编辑:张靖璇
图/责任编辑:邸思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