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网站抗疫
一线日记
“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
我相信回头看经历的一切
都会是最好的经历
晚安老师,爱您!”
——一位在方舱的同学与老师的温暖对话
昨天的老师,今日的白衣天使和蓝衣战士!当学校服务保障人员所剩无几时,出现在各个隔离封控区和同学同吃同住的,是我们的第二批教职工志愿老师!也许同学们看不清他们的脸,但他们的眼睛和名字永远留在学校奋力抗疫的历史上!
从琴房楼平安送走了最后一位学生,一切逐渐归于平静……过去的12天,我们与时间赛跑、与日夜为忧、与师生为伴,并肩同行,共克时艰。我们共同见证了同学们的坚强与包容,共同见证了老师们的爱与温暖,共同见证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共同见证了后疫情时代的转变!这一段经历相信在我们每一个心中都将浇筑成最美的雕像永驻心间。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致敬!向所有奉献在一线的老师们致敬!向所有勇敢面对的同学们致敬!
——院长办公室 王歆
面对校园疫情带来的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系部领导、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职工踊跃响应学校号召,几天时间共有近200人报名加入教职工志愿队伍,53人入校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身穿“大白、小蓝”,化身为校园送餐员、快递员、宿管员、消杀员......不惧风险、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最辛苦的工作!他们的每一个身影都扛起了担当,每一双眼神都充满了坚定,每一张笑脸都温暖了寒冬,每一声回应都安抚了焦虑。十几天所亲历的感动瞬间,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绘的,与付出相比,我们收获的更多!教职工志愿者队伍用爱校之情汇聚了疫情防控的磅礴力量,用央音精神守护了校园师生的健康平安!
——人事处 党委教师工作部 王璐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当我获知符合进校条件被允许进校后,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行李,迅速进住我熟悉的办公室。可到了才发现这已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教学楼成了健康驿站,里面住着保食洁人员、教务处管理人员以及147名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被志愿者老师们感动:尤其是当我看到第一批三位进楼工作的志愿者老师时,我被惊到,居然是三位女老师、其中两位老师的孩子才2岁多!每天层长老师们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教学工作。
被央音的学生感动:当一位学生知道自己抗原阳了以后,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开门出去取饭,担心病毒会传染给别人。在自己至暗时刻,首先想到的是他人。
被楼里服务的食堂阿姨、教务处老师、保安们感动,当他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没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就被推到了一线时,尽管也害怕,但没有退缩,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学生急需时,都会毫不犹豫穿上“大白”冲上去。
感谢联防联控办公室王歆主任的悉心指导以及每天温暖的问候。
感谢一起并肩战斗的担任层长的志愿者老师们:谢天教授、陈冰教授、孙媛媛教授、张征教授、李昕教授、王慧副教授、王磊教授。
感谢建管处赵运生副处长、王溪大夫、非遗中心林巧芳老师以及所有为此辛劳工作的各部门教职员工及志愿者们。
本学期抗击疫情的故事,书写了每一位央音师生的风雨坚守,留下了学生工作队伍的责任担当,共同筑起了一座座央音精神的长城,共同谱写了一篇篇学生至上的乐章。学工部、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是最美的逆行者;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层长、学生志愿者主动请缨,甘于奉献,是青春的风景线。岁月悠悠,写不下对于同学们的纸短情长;人生海海,望不尽央音青年的坚韧与梦想。
从11月15日到现在,一晃住校已经24天了,特别是从11月28日以来的这波疫情,使校园完全进入到战时状态。大家又住进办公室,春夏之交的5月住过,现在又聚在了一起。每天清晨6点从收到防控办的工作指令开始,至次日凌晨与大家共同会商下一步工作安排,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疫情尽快得到控制,让校园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
—— 保卫部 王京超
奋战在深夜但看到黎明的朝霞,倍感振奋和希望!回望我最尊敬、佩服的同事和战友,是他们给我力量!可亲可爱的同学与我们一同战胜困难!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铸造音乐学院未来的辉煌!期待同学们健康、快乐!
——校园建设与管理处 赵海
几十名教职员工自愿来到一线,与学校同向同行,与学生同吃同住,每个人用自己的身躯发挥强大的志愿者能量,一个个奔波忙碌的背影令人肃然起敬。
(从上至下:教务处志愿团队、教学楼守护者志愿团队
声歌系志愿团队、表演艺术中心志愿团队)
坚强而乐观的央音人,温暖而团结的央音人,一切都会如你我所愿……相信现在的时光注定会成为印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段时光”。
爱的守望
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日子。体会同学们的内心煎熬,与同事们在一起同甘共苦,遭遇各种突发情况,终于盼到了曙光的降临!在这里也想对所有的同学们说一句:你们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大家都是好样的!
音乐教育学院院长 张征教授
三年来第一次与疫情如此近的距离,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穿上“大白”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层,给同学们带去早中晚的送餐问候,与同学们无时不刻的排忧交流,和同学们“一起”住校,“一起”吃饭,“一起”核酸,“一起”上课,“一起”感受学校送来的温暖,“一起”携手共克时艰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志愿者,谢谢学校给予的关心与关爱,谢谢学生们的团结与支持,谢谢留给自己这样一段记忆深刻的“大白经历”……
声歌系党总支书记 陈冰教授
十一月中旬以来,学校的每一次疫情通报都深深牵动着每个央音人的心!作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基层支部书记,在学校需要的时候能够出一份微薄之力,是责无旁贷的!入校之后,虽然工作琐碎辛苦,穿上“大白”五六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但是能把学校对学生们的关爱通过我们的劳动传递到每个同学的心中。同学们的每一个要求,学校都积极回应、尽力满足。在看到他们在群里写下满屏的“谢谢老师”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声歌系副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 孙媛媛教授
一是志愿者的责任感。当学校因疫情紧急应征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作为一名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上去是应该做的。入校看到穿着防护服不断忙碌的老师们时,一种上战场的紧迫感涌上心头。当自己穿上“大白”来到学生们面前,尤其是当他们听出自己熟悉老师的声音时,双眼瞬间噙着泪水,守护母校、守护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二是工作中的踏实感。我被分配进入教学楼工作区,负责八层和九层的协调工作。工作的第一天,热情高涨,但因不熟悉显得有些忙乱。经过一天的摸索,掌握了工作的关键环节,统筹协调起来就顺当了很多。从学生的一日三餐、药品、生活必需品的配送,到各种消息的准确汇总,以及不少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回应,每日协调量很大,穿“大白”的时间平均都在六七个小时,真切地体会到了抗疫人员的辛苦。当看到学生安全开心地走出教学楼时,心中有一种满满的踏实感,温暖而安心。
三是奋斗中的信任感。这次疫情来得突然,所有的央音人都行动起来。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做好被分配的每一份工作。尽管因为穿上防护服,平时熟悉的同事见面都很难相辨认,但在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科学统筹下,大家不分你我、齐心协力。这种在紧急时刻的团结和亲切感,让我感受到一种信任的力量,那是所有人对央音大家庭的责任,是央音人彼此的信赖。这种力量是我们战胜困难强大的精神支撑。
12月9号中午,我所负责的学生全部安全撤离了教学楼,我和同事们也完成了这次光荣的使命和任务。能为这个“家”尽一份力,心中充满欣慰。愿母校平安健康,愿校园早日乐声回荡。
声歌系表演教研室主任 王慧副教授
突然袭来的疫情中,能为守护这方净土尽绵薄之力,作为教师的我义不容辞。12月1日,在家人的支持中,我重返亲爱的校园。在学校高效有序的组织下,虽身着“大白”,但我们未曾产生任何畏惧!
工作之余,拍摄记录教学楼的日常。回看过往,同事们砥砺团结,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更为央音学子的刻苦、自律、乐观而动容。这就是朴素的“央音精神、央音力量”!
惟愿战斗早日全胜。期待与大家在阳光明净,火热如金的春日,重逢!
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昕教授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下沉一线校内值班,再转换身份担纲楼层层长,在汤琼楼长的指挥下,与团队其他成员连续工作,日夜陪伴、守护、服务教学楼内健康观察的学生们,直到12月9日最后一名学生离校,心才真正放下来。一段特殊时期的经历,难忘师生携手同心战疫的一幕幕感人瞬间、难忘一起奋战的同事们、难忘坚忍勇敢的同学们!
——李昕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越是艰难越向前行,面对疫情,大家携手并进、奋勇向前,共同守护学校。作为志愿者,我们以新的“身份”步入教学楼,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为同学们输送物资配餐、做好心理疏导。日出相视一笑,夜晚相遇勉励,细致保障好每一位学生,驻守在保护学生健康与安全的第一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特殊时刻奔赴学校服务学生,尽绵薄之力,表寸草之心。在与同事们共同奋斗的日子里,深刻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谐、央音人的同心团结。汇聚合力、彼此鼓舞,未来属于光明!不久后,春辉温暖,我们再相见!
能有机会加入到学校抗疫工作中来,为学生做一些事,是件很开心的事,很荣幸能够穿上大白成为一名志愿者。当全套装备加身、防护面罩一面模糊的一刹那,我终于把三年来看到、听到的感动汇聚到了指尖和表皮,激动的热泪盈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啊!为了打胜防疫战默默付出一线工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勇士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在beat365官网抗疫的最艰难时期没日没夜的行政人员,加班加点的安保同志,连续作战的领导们才是真的英雄。尽一些绵薄之力的我们义不容辞,短短的几天工作更是微不足道!向那些累到虚脱、声音沙哑、超越极限的英雄们致敬!
民乐系教师 尹飞
很荣幸能够作为教师志愿者为学院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进到校园才发觉,抗疫工作是有多么的繁重,抗疫一线的领导和老师们细心呵护每一位央音同学的周全,工作量大的惊人,很多领导、老师以及后勤工作人员已经几天没合眼。作为一名央音的青年教师党员,我有义务且责无旁贷,应该奋斗在学校最需要的地方。
我值班的地方是筒一楼的健康驿站,接收的是密接以及从方舱返回的学生。我意识到同学们回到了校园便是回到了家,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虽然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看到同学们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多的同学们离开健康驿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感谢院、系领导的信任和关怀。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能与各位志愿者老师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光荣的、幸福的。向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的领导、师生们致敬,期盼着早日回到那个琴声悠悠、乐声阵阵的央音校园。
感谢学院给予我这次为学生服务的机会。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身为一名教职工,我知道我们必须保护好学生。
同时也很感叹学院的防疫政策,从上岗前的培训,到防疫物资的保障和学生的安排,一切都井井有条,物资充沛。没有学院做为我们的后盾,相信情况并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序。
最后我想说,身为beat365官方网站的一名教职工,我感到非常骄傲!
赵辰老师在志愿服务期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面对学院突如其来的疫情,表演艺术中心的同事们响应学院号召纷纷踊跃报名争当志愿者,大家克服困难,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用自己的实力行动为学院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也祝福还在坚守在一线工作的老师们身体健康,早日和家人团聚!
表演艺术中心第一批志愿者在教学前合影留念:
赵辰(左一)、侯越(左二)、敦鹏飞(左三)、赵煜(左五)、
张家唯(右四)、张毕乐(右三)、袁楠楠(右二)、黄卓(右一)
在学校上下一心的艰苦努力下,beat365官网的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我是12月7日入住男研宿舍的,要重点保护那些同住一楼、即将考研的同学,很多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到。我的体会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学校前一阵遇到突发疫情时,全校进入战时状态,不眠不休的巨大艰辛。进入工作状态,没有“感动”,只有“动”,不停的“动”。
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 林巧芳
这是一次特殊的返校经历。报名、入校,志愿服务的每一个情景仍在眼前,久久难忘。央音各个部门的老师以这样的形式相聚校园,共同守护我们的大家庭,为学子、为校园,为每一位央音人,默默奉献。
坚持就是胜利!我们携手并肩,定会在春日,迎来属于我们的光明与美好!
——非遗中心 林巧芳
思政部教师 董晓敏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了解到女本宿舍楼急需支援,我迅速反应,与几位教师志愿者们共同构筑起宿舍防疫堡垒,为学生配送三餐、分发快递、运送生活物资、取送乐器、环境消杀,做好学生心理关怀和离校登记,全力保障大家的学习生活有序进行。同学们一声声由衷的感谢、一张张健康开朗的笑脸抚慰了志愿者们疲惫的身体,更让我感到在团结勇毅的央音人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期待我们在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的校园,迎接最美好的相聚。
11月30日中午,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入校成为一名教师志愿者,随即与另外十位老师组成了物资配送小分队。初冬的冷风中,水雾很快就爬满了老师们的眼镜和面屏,我们就这样推着一车车的快递、kc订单、药物、乐器…穿梭在东西校区之间。连续地奔波与劳累使得老师们不再拥有昔日在舞台上的潇洒和体面,唯有口罩的印痕和凌乱的头发彰显着逆行者的责任和担当。
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不止是身边给力的队友,还有懂事贴心的同学们,“老师,我知道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您帮助,我的东西可以先不取了”、“老师,我的乐器有点重,就不麻烦您背出来了,我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你们做好防护,安全第一”…爱与被爱在央音校园内同频共振。
在我即将完成志愿者任务离开学校的前一夜,透过图书馆的窗户看着教学楼的盏盏灯光,耳机里传来宿舍同学的问候和歌声,不远处是由于疲惫已酣睡的老师们,因为有他们,夜色中的我觉得内心充满了来自央音人团结一心的感动、希望和力量。勇毅前行,尽力守护想守护的人,待寒冬过去,我们必将拥抱更欣喜的相逢。
“宝贝,妈妈要去学校住几天,那里有很多哥哥姐姐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我去照顾他们,可以吗?”
得知学校需要支援,我与三岁女儿简单告别,即刻起身赶往学校。
我是第一批进校支援的教师志愿者,被分配在女生本科宿舍负责给5-7层住宿生发餐及运送物资。每日三餐加上快递和kc外卖,上上下下运送近十几次。因为要穿防护服,搬两个箱子就汗流浃背了,汗水雾气浸湿面罩,视线总是模糊的。一同出力的大白老师相见只能听声识人,大家互相帮助,干劲十足。我们戏称自己是央音特种小分队,再有机会还要一起并肩作战。由于白天的体力消耗,夜里会因为腰酸背疼得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六点依然精神抖擞换上大白继续工作,希望早一点把饭菜送给学生,让他们吃着热乎乎的,我们心里也暖洋洋的。五天过去,宿舍成功解封了,听到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一切付出都是快乐的!
这些是我深入一线看到的震撼人心的一角,还有很多的付出未被我们看到……“点燃我温暖你” 这种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深刻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感恩自己能参与其中,感恩与你们在一起!
接到学校通知,急需教师志愿者入住校园执勤。我没有多想,立刻打包行李乘车前往。男本宿舍是疫情出现的地方,也是我们几个男老师需要送物资的地方。我们都格外小心,商量好要严格正确穿戴大白进入男本,出来时候立刻按照科学步骤脱掉。主要配送早中晚三顿饭和学生们订的快递物资,所以大白制服也要一天换三次。我们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学生们的饭不够吃了我们要随时调度,学生们的快递拿错了不见了需要我们帮忙寻找,学生出现体温异常,身体不适的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学生层长实时掌握学生们的情况。我负责的十一层同学们被转运至观察区,看着空无一人的十一层,以及公用区域里摆满的还未开动的餐盒,心中百感交集。重复性的工作,绷紧的神经让我充分体会到隔离生活的艰难,我能做的也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有有困难的学生。
这是一段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经历:学校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防疫工作,守护着每一位学子和老师们的健康,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让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未来的路或许会很艰辛,但是只要有学校在,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在,我们就会感到心安。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2022的冬天无疑是我在央音20年中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了,为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央音校园的安全,教师志愿者逆行奔赴,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即使是在初寒的冬日里,防护服下也是满头大汗,面屏上全是雾气,衣服口罩都会湿透,但当学生们不断地发来:“老师您太温暖了;老师谢谢您辛苦了;老师请您也多保重啊“的信息时,都感动得泪在眼眶里打转......时至今日,我的学生们都安全返家了,在学校照顾他们的日日夜夜,在鲍家街43号的院落中,在同一屋檐下的时刻,有了相同的悲欢。忙碌之余听到公寓里传来小提琴的旋律,此刻音乐带来的慰藉和力量,像是所有教师志愿者发出的光,用师者的方式诠释着坚守和贡献,爱和信仰!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学校的大门紧闭,从外面看,校园内外没什么区别,人很少,很静,还有些落寞。
真正进校后,看到熟悉的老师们每个人都忙的热火朝天,进校前的忐忑即刻消散,眼见的还是这所充满希望的校园。
我所在的物资运送小分队,任务是为封闭在宿舍楼、教学楼、琴房楼的学生们运送所需的物品,是校园里的“快递员”,有时也会为新住进隔离点的学生打包防疫物资。我们每天穿着“大白”在东、西两个校区之间穿梭,小到笔袋,大到低音提琴,快递柜、KC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当学生得知自己的诉求可以得到解决时的激动,也让我们工作有了更大的动力。
疫情是无情的,人却是温暖的,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拥抱曾受病毒折磨的学生们,为了希望的明天,不畏艰苦,携手前行!
疫情面前,无人可独善其身。做为一名党员,一名央音人,唯有勇挑重任、逆流而上,方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工作期间,系领导韦丹文等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发来信息关心慰问我们的情况,工作中与老师们、同学们的点滴细节,最终也汇成了一段难忘的、特别的记忆。临行前,发给各层学生的信息被我保留了下来,三年过去了,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在抗疫一线,beat365官方网站全体师生共同用行动彰显了敢于担当、大爱无私的优秀品格。让我们一起致敬抗疫路上那些最美的背影,一声谢谢,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