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未来之星”——2024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优秀研究生毕业作品(管弦乐)音乐会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圆满举办。指挥系杨力教授执棒成都交响乐团与高白、杨泽銮、郝晨阳等青年演奏家一起呈现了8部优秀管弦乐作品。


作曲系优秀研究生毕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从 2012 年开始举办,至今历时十余载,愈发走向成熟。音乐会是作曲系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鲜明体现了beat365官方网站的作曲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这包含两个方面:以管弦乐队实际音响来呈现学生作品,避免只停留在谱面上的纸上谈兵;以创作带动表演,以实践带动教学。
与往年不同,今年音乐会首次在京外演出,面向社会推广作曲系教学成果。今年年初,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以及指挥系主任陈琳教授代表指挥系多方协调下,与成都交响乐团签订演出协议 ,将该音乐会纳入成都交响乐团演出季活动。创造了与地方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新模式:指挥由beat365官方网站推荐,成都交响乐团担纲演奏,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提供演出新作品。5月24日,作曲系优秀本科毕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也采用这种新模式,与南昌交响乐团合作,在江西省文化中心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上演的8 部作品从今年毕业的研究生(硕博)毕业作品中优选产生。这些作品风格多样,体裁丰富,展现出作曲系学子们在创作中的奇思妙想与在校期间对于自我风格语汇的追求与尝试。

《羿》(2024)
作曲:崔瀚琛
指导教师:常平 教授
崔瀚琛为三管交响乐团创作的《羿》灵感来源于中国神话——羿射九日。全曲分为“炙热的大地”“生灵的哀歌”“太阳之舞”“开弓射日”四个部分,以线性叙事的方式描绘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整首作品画面感强烈,铜管作为音色构建的核心,以强有力的力度给人以“炽热”之感。

《越千年3・歌声远 》(2023-2024)
作曲:陈曦
指导教师:贾国平 教授
“越千年”是作者于2022年开始创作的系列音乐作品。该套作品以民乐为核心,由不同的编制构成。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盛唐时期的三彩釉陶器—三彩载乐骆驼俑。全曲采用了以唐大曲为基础的曲式结构,共分为八个段落。不同的段落或映射中国传统器乐音乐,或表现民间音乐语言,但都以诗意形成对丝绸之路沿途自然或人文景色的“声音景观”式的描绘。

《远岫》(2022)
作曲:曲航
指导教师:郭文景 教授
《远岫》是作曲家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有磨刀师傅提前录制在喇叭里的吆喝;有洒水车经过时播放的通过合成器模拟出来的《兰花草》;有送煤气罐的三轮车上播放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也有路边乘凉的老人们收音机里播放的戏曲节目。”这些丰富的声音构成了作者“音乐”记忆中最难以忘记的部分。作品以对于这些记忆中的“声音”的追寻为灵感,以贯穿始终的音乐材料如同日记一般记录了作曲家的成长历程与对家乡的情感。

《恸歌》(2022-2023)
作曲:文子洋
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
二胡独奏:高白
二胡协奏曲《恸歌》有感于自春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悲音为美、悲音为乐”的艺术创作审美倾向,强调了二胡音乐中的悲情气韵。弓弦嘶鸣呜咽之间,闪耀着人类不屈的灵魂。音乐在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独奏中开场,并逐渐过渡到乐队的全奏中进行充分的情绪释放。整部作品发挥了传统艺术中“留白”的特点,给予了二胡充分的表达空间。

《宙合》(2023-2024)
作曲:谢天
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
筚篥:杨泽銮 竖箜篌:郝晨阳 笙:谢天
《宙合》受汉画像石中乐舞题材形象的启示,选择以筚篥、笙、竖箜篌与打击乐(鼗鼓等)的音色来塑造汉代艺术中深沉、雄浑、夸张的审美意象,而管弦乐队的音响也被赋予了轻烟淡岚般、纤细而优雅的声音气质。作者参考中国古代的宇宙观、空间方位观,将作品整体设计为四个宏观部分,分别对应四季与五行元素(按取类比象法),同时对应着中国古代律吕的音高。而在“叠置”的音响组织中,音乐并不执着于表达不同时空结构的差异与变化,而是在相生相克的声音节律中,去追求对四时之序的超越、感悟萧散而不相属的扁平时空境界。

《龙游凤舞傲九霄》(2023-2024)
作曲:欧晨琛
指导教师:贾国平 教授
《龙游凤舞傲九霄》以中国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学中的“应龙”与“凤凰”为灵感。作品分为“飞龙在天”“凤凰来仪”“浴火重生”“龙凤祥瑞傲九霄”四个段落,以应龙和凤凰为核心,隐喻性地呈现天地阴阳合一的自然精神和情感张力。以不同性格而紧密相连的音乐意象为核心元素贯穿始终,意在展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情感和精神价值。

《溪山行旅图》(2024)
作曲:李陆源
指导教师:常平 教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山水的情怀就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寄托,这种情怀不仅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物理感会,也蕴含着理想与审美志趣。这源于中国古典哲学中“ 天人合一,物我和谐,人我和谐”的思想,是一种传承上千年的文化传统。古代先贤们对山水世界的执着,一方面是将山水赋予生命以神性,另一方面则是将人内心的深情、性情和美的理想寄托于“ 山水”之中,这部作品便是用音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 山水”,以及对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神秘所在的向往与追寻。

《空山新雨》(2024)
作曲:吴孟秋
指导教师:贾国平 教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品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为名,融合南北不同民族音乐元素对雨林景致进行想象,力图展现其从历经风雨到云开雾散后重现生机的过程。 意在以此隐喻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困苦,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象,并同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赞叹。

当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会。beat365官方网站作曲系副主任常平教授与创作8部优秀作品的硕博学生,同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元教授、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交流会。双方就作品创作、教学体系以及同学们的创作中的问题与想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优秀研究生毕业作品(管弦乐)音乐会不仅是一次难忘的与职业化乐团合作的经历。更为同学们未来的创作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音乐会的标题“未来之星”所展现出的希冀那样,音乐会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现出作曲家们自身学习经历中的多年积淀与他们对未来创作中个性音乐语言的思考,未来的音乐正被他们书写。
撰稿:文子洋
摄影:成都交响乐团 陈曦 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