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音乐会共上演了21首作品,各表演专业与作曲家们通力合作,以专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完成了创作、策划、排练,最终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舞台呈现。
音乐会中,21首风格迥异的作品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意境之美”。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景”,“情”与“景”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境”。梁之童的《飞仙III》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调配以及各乐器演奏层次的丰富多变进而实现对于“飞仙”这一艺术形象的抽象概括;刘博雅《东战场的烈焰》对于不同乐器中新音色的探索引人注目,如在单簧管中所使用的“下牙轻抵哨片”而发出的不稳定极高音,巴松模仿打击乐效果的“舌击音”以及二胡在极高音区快速运弓所模仿的“风声”等等;吴天戈的《如绘 II 漫画三则》充分利用了各乐器间不同音色的融合与对比,进而对三幅漫画作品进行不同维度的重新讲述。马晗蕊的《俑·悦享之境》以规整的节奏作为背景,在小提琴、二胡、琵琶以及中阮分合协行的律动中,追寻着来自千年前的快乐;喻舟阳的《初惊蛰》在不同声部间恣意游憩着,仿佛预示着生命的气息与无限动力;陈哲的《分合之间》通过不同声部的离散与交融而从整体上表达小如“外铄内敛的内心”、大如“生灭流转的宇宙”其在分合之间的运演规律;张之洋的《浮岚》十分巧妙地将公园漫步的场景转化为音乐中古筝与二胡等独特的音色所塑造出的朦胧氤氲之美以及从各乐器的不同组合中所呈现出的清新自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