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吟唱:乡音绵绵,情意深长
民歌演唱节目是本场活动中精致的明珠,南北方或婉转姝丽或豪放粗犷的艺术特征如斑斓的色块一般交替闪烁。譬如开场曲《阿里山的姑娘》便是明艳大方的亮色,由三年级本科生赵晗竹、孙梦晗齐唱。她们身穿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从舞台两端款款而来。摇摆的流苏顺着五声音阶明快流转,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极具民族风味。在多为二度和三度的旋律流动中,她们把握住了高山族民歌中的滑音的演唱方法,展现出乐曲活泼的音乐风格。
三年级本科生李欣睿独唱的东北民歌《看秧歌》与由一年级本科生史宁馨演唱的二人转小帽《小拜年》则更为豪放爽朗。作为东北地区的民歌,歌曲本身具有大量的语气词和甩腔,需要演唱者结合东北方言硬朗的咬字风格来呈现。二人转还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的丰富唱腔,多为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她们二人都在演唱时注意到了以上的特点,在需要重点强调的语气词上,结合短促的下滑音和自然的颤音进行演绎,展现了她们对于东北地区民歌演唱的娴熟掌握。
湖南民歌《浏阳河》和广东儿歌《月光光》便体现了南方地区的婉转柔美。前者由一年级本科生彭昱独唱,王佳瑶钢琴伴奏。后者由一年级本科生唐子乔、梁泳岚、孙湘粤、谢加林齐唱,张静怡钢琴伴奏。两首民歌对方言中衬词与叠词的声调音韵都有各自方言区的特色,如“虾仔你快点眯埋眼”就需要明确歌词字眼的轻重表达和断句气口的正确进入。《月光光》的齐唱形式对歌唱者的音色与动作的配合都有一定的要求,她们追求的摇篮曲般的演绎氛围也需要把握好虚实缓急的结合。她们凭借着自身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和独特的演唱出发点,给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地方风味。
由一年级本科生王艺萱独唱的带有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黄佳音独唱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又别有一番风情。这类艺术歌曲的旋律都基于民歌的旋律元素,保留了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音程、节奏型等,但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些装饰音、变化音,或者对旋律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变奏,让旋律更加丰富,但又不失民歌的原始风味。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如运用民族唱法中的润腔、装饰音等,还要具备艺术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和规范性,包括对气息的精准控制、音色的细腻处理以及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和层次。可喜的是,两位同学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高位置和长气息的演唱方法中歌唱,与传统的民歌演唱相比,结合了现代民族唱法的声乐模式,增添了舞台的个人情致和艺术感染力。
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杨其睿、张浩哲以及三年级本科生周一鸣,以三味线、鼓和二尺管为伴奏乐器,共同演绎了日本北海道民歌《索兰调》,为这次演出增添了一分异国情致。三味线清脆的音色与二尺管悠扬的音调相得益彰,配合着男声的爽朗,共同营造出浓郁醇厚的地域风情。他们在节奏配合上的精准、音色融合的协调,以及在情感传递的一致性上都有着很好的艺术表现力。
本次交流活动的民歌部分给予笔者最深刻的感受是演唱者们对民歌独有的音韵润腔的个性化处理,表现了音乐学系同学如何从笔头到舞台的展演,做到实践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对于民歌来说,其内在属性——民间性和传统性决定了它的歌曲框架自有其地域特色和方言表达,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孕育出的千百种歌曲形态所体现的审美内涵正是劳动人民在文化传承中的精神映射。歌者为何而歌?原因离不开滋养音乐的文化土地和活态传承的生态圈,离不开纷繁丰富的音乐形态背后的审美追求。这决定了演唱者不能脱离各地特色的乐汇与润腔,不能只为所谓的“舞台美”抛开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与演唱特色。令人欣喜的是,音乐学系的同学们都抓住了演唱歌曲的民间风味,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的“韵”,折射出他们对于传统音乐“缘事而发”的独特理解,平衡了形与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风韵:戏曲与说唱的独特魅力
在本场演出中,戏曲表演各具特色。三年级本科生张誉龄与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单奕翔分别演唱了京剧的经典选段,让观众领略到了不同流派唱腔的独特魅力。张誉龄演绎的梅派京剧《凤还巢》选段“母亲不可心太偏”,声情并茂,展现了角色的坚定与聪慧;而单奕翔以荀派京剧《红娘》选段“佳期”的演唱,展现了荀派的独特风韵。
同为梆子腔剧种,一年级博士研究生贺向荣为观众带来了山西北路梆子《穆柯寨》选段“八千岁他与我作了对”,其慷慨激昂的表演引发了全场的热烈响应。三年级本科生刘沫妃和李佳炫联袂演唱的豫剧经典唱段串烧,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河南风味。
听罢北方听南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杨其睿演唱的粤剧《紫钗记》选段“花院盟香”,与二胡演奏者梁博睿默契配合,完美展现了粤剧的柔美与激情。一年级本科生杨心瑶和李紫萱带来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比古调”,她们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戏服,舞姿轻盈,通过细腻的表情展现了夫妻恩爱无比、双双把家还的幸福场景。

|
齐唱《阿里山的姑娘》 演出:赵晗竹、孙梦晗 |

|
独唱《看秧歌》演唱:李欣睿 |

|
二人转小帽《小拜年》 演唱:史宁馨 |

|
独唱《浏阳河》 演唱:彭昱 钢琴:王佳瑶 |

|
齐唱《月光光》 演唱:唐子乔、梁泳岚、孙湘粤、谢加林 钢琴:张静怡 |

|
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演唱:王艺萱 钢琴:张静怡 |

|
独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演唱:黄佳音 |

|
梅派京剧《凤还巢》选段“母亲不可心太偏” 演唱:张誉龄 |

|
北路梆子《穆柯寨》选段“八千岁他与我作了对” 演唱:贺向荣 |

|
粤剧《紫钗记》选段“花院香盟” 演唱:杨其睿 二胡:梁博睿 |
通过本次“戏曲、说唱、中外民歌交流展示”活动,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学系不仅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鼓励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进行探索和实践。学生们在掌握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将各种音乐形式尽情演绎,展现出多元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中国的音乐学人有着独属于华夏大地的音乐表达与文化理解,从感性的表演模唱到理性的分析书写无不展现了同学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表达。源远流长的传统旋律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这种观照自身文化内核的“停留”象征着立足根本的守正态度。每一次的传统音乐交流活动都加增我们对中国美学的思考与认识,期待未来的实践音乐会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音乐学人才登上舞台,一展自身对传统的独特诠释!
文字:黄佳音、贺向荣